回顾微软经典的IE浏览器发展历程迎来Spartan浏览器
文章发布时间:2015/4/18 10:05:39 文章作者:谷歌浏览器爱好者 点击:
挥泪回顾IE1.0-IE4.0
从1995年第一版IE浏览器算起,微软已经在浏览器市场默默耕耘了二十个年头。这期间,浏览器发生了很多改变,从最开始可有可无的小配角,到如今炙手可热的大明星,正可谓应了那句话“我这辈子值了!”。
3月18日,微软正式宣布将用全新的Spartan(斯巴达)浏览器替代IE,IE品牌则逐步淡出微软的核心产品线。这也就意味着与我们相伴二十余载的IE,将在这一刻功成名就。回想20年间的点点滴滴,我们特意制作了这篇文章,和大家一同回顾一下IE的发展历程。
1995年:IE 1.0诞生
1995年是IE的开元之年,当年微软与一家名为Spyglass的小公司缔结协议,授权使用Spyglass的Mosaic浏览器(全球最早可显示图片的浏览器之一)。最终微软将其捆绑到自己的Windows 95 Plus!Pack中并供用户免费使用,一举奠定了自己在浏览器市场中的地位(当年的浏览器还普遍收费),由此IE 1.0也就顺理成章地成为了微软的首款浏览器。
1995年:IE 2.0
就在IE的首个版本诞生不久,微软便在同年11月发布了其第二个版本IE 2.0。相比前版,IE 2.0最大的变化就是复制了当时最热门浏览器——网景Netscape Navigator的相关设计,要知道当年很多网站是只为兼容网景开发,这几乎成为其他浏览器难以逾越的一道槛。最终IE实现了与网景几乎一致的网页渲染效果,并且首次加入了SSL新闻组支持。最富戏剧性的是,IE 2.0当年竟然还支持苹果的Mac OS,放到今天简直比微软和谷歌达成合作协议还令人惊讶。
1996年:IE 3.0
一年后的IE3,已经不像上一版那样急功冒进了。相比前版,IE3增加了很多功能,包括CSS架构、ActiveX、Java小程序、微软NetMeeting和Internet Mail等。最富实用性的,是它终于可以显示JPEG及GIF图片。此外IE3还可以在没有插件的情况下直接处理流式音频,这在当时,也算是颠覆性的一项进步。
顺便说一句,IE3首次拥有了字母“E”图标,最终这个Logo成了IE的经典代表。
1997年:IE 4.0
伴随着Win98而被大家熟知的IE4,是微软首款能在Win95、Win98、WinNT上同时运行的浏览器软件。相比IE3,IE4一个最大进步就是新增加了Active Desktop(就是当年常说的“活动桌面”)和DHTML支持,这两项功能使得网页开始由静态走向动态,继而开启了一个全新的WEB设计时代。
不过由于IE4与操作系统深度整合,为2001年美国政府的反垄断法重罚埋下了祸根,最终付出了惨痛的代价。不过也正是因此,IE4奠定了微软在浏览器领域的霸主身份,并最终导致对手网景公司倒闭!
2挥泪回顾IE1.5-IE8.0
1999年:IE5.0
1999年3月发布的IE5被正式集成在著名的Win98 SE(Win98 第二版)上。和上一代IE4相比,IE5的性能更加卓越,稳定性也大幅提高,最关键的是它增加了对AJAX的支持,大大降低了服务器与浏览器的数据交换量。另一方面IE5也成为最后一款运行于16位指令集上的IE浏览器,同时也是最后一版Macintosh客户端IE。
此后一年,微软又推出了过渡版的IE 5.5。虽然新版并没有为普通用户带来多少变化,但却让开发者享受到了比以前更快捷丰富的网页应用服务,2000年发布的Windows Me直接预装了这一版本。
2001年:IE 6.0
伴随着WinXP到来的IE6浏览器,估计是国内使用人数最多的浏览器之一了,因为当年正好处于个人电脑的消费高峰,同时这也是微软史上存活期最长的一款IE版本。和IE5相比,IE6增强了对DHTML、CSS1、DOM1及SMIL 2.0的支持,同时MSXML也升级至3.0版。针对用户方面,IE6增加了图片大小自动调整、集成了Windows Messenger等小模块,经典的Logo也首次采用扁平风,称得上是最早一款使用扁平化设计的程序图标了。
不过由于IE6漏洞太多、安全性能差、对W3C标准的支持也不好,被2006年的《PC World》杂志评选为“史上最糟糕的科技产品“。同时其对国内的影响也显而易见,比方说大家经常提到的网页兼容性问题,其实就是IE6造成的!
2006年:IE7.0
在IE6发布五年后,我们终于迎来了微软的最新力作——Internet Explorer 7。IE7是Windows Vista的默认浏览器,同时也有专门的XP版下载链接,当然这些都是2001年反垄断案的结果,微软不能再将IE捆绑到自家的操作系统里。
和旧版相比,IE7增加了很多功能,而且大多和用户体验有关。比方说多标签访问、支持钓鱼过滤、自定义搜索引擎、多主页设置、地址栏搜索(即不用搜索栏,直接将关键字输入地址栏也能搜索),甚至还破天荒地为中国用户开了一个小灶——支持中文域名!
此外上一版中被骂得狗血喷头的安全问题,在IE7中也有大幅提升。不过由于距上一版时隔太长,再加上Firefox(火狐)等第三方浏览器的崛起,IE7再也没能找回前辈们的精彩了。
2009年:IE 8.0
IE8是微软首款支持64位下载的浏览器软件,换言之,通过IE8我们能够直接下载到超过4GB的超大文件,这对于刚刚实现宽带普及的中国用户来说,是有相当现实意义的。此外WebSlices(网页切片)、彩色标签、加速器、智能地址栏、域名高亮、可视化搜索、自动标签崩溃恢复、InPrivate隐私浏览等一众新功能的加入,也让人又一次对这款经典浏览器刮目相看。
IE8的一个英明决定,是其在地址栏后方新添加的兼容性按钮。如果感觉网页打开不正常,点击这个按钮即可马上恢复正常,也算是解决了IE7时代一个非常令人头疼的问题。
此外IE8在W3C兼容性方面也较老版有所提高,虽然和Firefox、Chorme仍不可同日而语,但终归是强了。
挥泪回顾IE9.0-IE11
2011年:IE 9.0
IE9采用了全新界面设计,相比之前版本更加清爽和干净,最大变化是能够配合Win7系统,直接将网页”钉“在任务栏上。性能上,IE9较之前版本更快更稳定,启动速度和网页打开用时也是历届IE中最少的一个。此外IE9还增加了对HTML5、GPU加速及ACID3的支持,相比IE8完全是上了一个台阶。
尽管IE9已经非常出色,但多年低迷所培养出来的对手如今已经遍布天下,Firefox、Opera、Chrome已经牢牢霸占了整个市场。再加上不支持扩展这个先天弊病,使得IE9再也无法回到前辈们那些光辉的高度,或许这才是IE9开发者最为无奈的一件事!
2012年:IE 10
IE10的发布在微软史上是有纪念意义的,因为这是首次为平板用户设计的浏览器软件,而且是同一软件两种界面版本。相比之前的IE9,桌面版IE10在用户层面变化不大,甚至如果不是刻意提醒,你都无法搞清自己用的到底是IE9还是IE10。
Metro版方面则在界面大下功夫,完全是按手指的形状设计。不过考虑到电池续航问题,Metro版取消了Flash、Silverlight支持(桌面版未屏蔽),全面转向了HTML5,这也成为日后很多用户诟病的一大槽点。
2013年:IE 11 最终的版本
随着Win8.1发布的IE 11,成为微软史上最后一版IE浏览器。和上一版相比,IE11在触控方面有着更好的体验,比方说当你按住链接时,工具栏会出现在底部而非上部(IE10就是比较脑残的上下两栏),标签页也不再像IE10那样被死死地限定在10个。事实上只要内存给力,任你打开50个、100个都没问题。同时为了降低资源,浏览器会智能暂停那些非活动标签,这样就使得IE11即便在打开众多页面时,也能保证较好的响应速度。
阅读模式、HTML5视频、网页预加载的加入,也让这款浏览器重新焕发了生机。甚至你还可以借助Win8.1的相关特性,实现一边刷微博一边看新闻的双屏浏览。总之在触屏体验上,即便和Chrome这些当红浏览器相比,IE 11也是最好的一个。
最为关键的是,Spartan是一款跨平台支持的全新浏览器,你既可以在PC机上使用,也能把它放到平板或手机里打开,再也不用像IE那样人为地划分为两个完全不同的版本,其实这……才是Spartan最吸引人的地方!
从1995年第一版IE浏览器算起,微软已经在浏览器市场默默耕耘了二十个年头。这期间,浏览器发生了很多改变,从最开始可有可无的小配角,到如今炙手可热的大明星,正可谓应了那句话“我这辈子值了!”。
3月18日,微软正式宣布将用全新的Spartan(斯巴达)浏览器替代IE,IE品牌则逐步淡出微软的核心产品线。这也就意味着与我们相伴二十余载的IE,将在这一刻功成名就。回想20年间的点点滴滴,我们特意制作了这篇文章,和大家一同回顾一下IE的发展历程。
1995年:IE 1.0诞生
1995年是IE的开元之年,当年微软与一家名为Spyglass的小公司缔结协议,授权使用Spyglass的Mosaic浏览器(全球最早可显示图片的浏览器之一)。最终微软将其捆绑到自己的Windows 95 Plus!Pack中并供用户免费使用,一举奠定了自己在浏览器市场中的地位(当年的浏览器还普遍收费),由此IE 1.0也就顺理成章地成为了微软的首款浏览器。
1995年:IE 2.0
就在IE的首个版本诞生不久,微软便在同年11月发布了其第二个版本IE 2.0。相比前版,IE 2.0最大的变化就是复制了当时最热门浏览器——网景Netscape Navigator的相关设计,要知道当年很多网站是只为兼容网景开发,这几乎成为其他浏览器难以逾越的一道槛。最终IE实现了与网景几乎一致的网页渲染效果,并且首次加入了SSL新闻组支持。最富戏剧性的是,IE 2.0当年竟然还支持苹果的Mac OS,放到今天简直比微软和谷歌达成合作协议还令人惊讶。
1996年:IE 3.0
一年后的IE3,已经不像上一版那样急功冒进了。相比前版,IE3增加了很多功能,包括CSS架构、ActiveX、Java小程序、微软NetMeeting和Internet Mail等。最富实用性的,是它终于可以显示JPEG及GIF图片。此外IE3还可以在没有插件的情况下直接处理流式音频,这在当时,也算是颠覆性的一项进步。
顺便说一句,IE3首次拥有了字母“E”图标,最终这个Logo成了IE的经典代表。
1997年:IE 4.0
伴随着Win98而被大家熟知的IE4,是微软首款能在Win95、Win98、WinNT上同时运行的浏览器软件。相比IE3,IE4一个最大进步就是新增加了Active Desktop(就是当年常说的“活动桌面”)和DHTML支持,这两项功能使得网页开始由静态走向动态,继而开启了一个全新的WEB设计时代。
不过由于IE4与操作系统深度整合,为2001年美国政府的反垄断法重罚埋下了祸根,最终付出了惨痛的代价。不过也正是因此,IE4奠定了微软在浏览器领域的霸主身份,并最终导致对手网景公司倒闭!
2挥泪回顾IE1.5-IE8.0
1999年:IE5.0
1999年3月发布的IE5被正式集成在著名的Win98 SE(Win98 第二版)上。和上一代IE4相比,IE5的性能更加卓越,稳定性也大幅提高,最关键的是它增加了对AJAX的支持,大大降低了服务器与浏览器的数据交换量。另一方面IE5也成为最后一款运行于16位指令集上的IE浏览器,同时也是最后一版Macintosh客户端IE。
此后一年,微软又推出了过渡版的IE 5.5。虽然新版并没有为普通用户带来多少变化,但却让开发者享受到了比以前更快捷丰富的网页应用服务,2000年发布的Windows Me直接预装了这一版本。
2001年:IE 6.0
伴随着WinXP到来的IE6浏览器,估计是国内使用人数最多的浏览器之一了,因为当年正好处于个人电脑的消费高峰,同时这也是微软史上存活期最长的一款IE版本。和IE5相比,IE6增强了对DHTML、CSS1、DOM1及SMIL 2.0的支持,同时MSXML也升级至3.0版。针对用户方面,IE6增加了图片大小自动调整、集成了Windows Messenger等小模块,经典的Logo也首次采用扁平风,称得上是最早一款使用扁平化设计的程序图标了。
不过由于IE6漏洞太多、安全性能差、对W3C标准的支持也不好,被2006年的《PC World》杂志评选为“史上最糟糕的科技产品“。同时其对国内的影响也显而易见,比方说大家经常提到的网页兼容性问题,其实就是IE6造成的!
2006年:IE7.0
在IE6发布五年后,我们终于迎来了微软的最新力作——Internet Explorer 7。IE7是Windows Vista的默认浏览器,同时也有专门的XP版下载链接,当然这些都是2001年反垄断案的结果,微软不能再将IE捆绑到自家的操作系统里。
和旧版相比,IE7增加了很多功能,而且大多和用户体验有关。比方说多标签访问、支持钓鱼过滤、自定义搜索引擎、多主页设置、地址栏搜索(即不用搜索栏,直接将关键字输入地址栏也能搜索),甚至还破天荒地为中国用户开了一个小灶——支持中文域名!
此外上一版中被骂得狗血喷头的安全问题,在IE7中也有大幅提升。不过由于距上一版时隔太长,再加上Firefox(火狐)等第三方浏览器的崛起,IE7再也没能找回前辈们的精彩了。
2009年:IE 8.0
IE8是微软首款支持64位下载的浏览器软件,换言之,通过IE8我们能够直接下载到超过4GB的超大文件,这对于刚刚实现宽带普及的中国用户来说,是有相当现实意义的。此外WebSlices(网页切片)、彩色标签、加速器、智能地址栏、域名高亮、可视化搜索、自动标签崩溃恢复、InPrivate隐私浏览等一众新功能的加入,也让人又一次对这款经典浏览器刮目相看。
IE8的一个英明决定,是其在地址栏后方新添加的兼容性按钮。如果感觉网页打开不正常,点击这个按钮即可马上恢复正常,也算是解决了IE7时代一个非常令人头疼的问题。
此外IE8在W3C兼容性方面也较老版有所提高,虽然和Firefox、Chorme仍不可同日而语,但终归是强了。
挥泪回顾IE9.0-IE11
2011年:IE 9.0
IE9采用了全新界面设计,相比之前版本更加清爽和干净,最大变化是能够配合Win7系统,直接将网页”钉“在任务栏上。性能上,IE9较之前版本更快更稳定,启动速度和网页打开用时也是历届IE中最少的一个。此外IE9还增加了对HTML5、GPU加速及ACID3的支持,相比IE8完全是上了一个台阶。
尽管IE9已经非常出色,但多年低迷所培养出来的对手如今已经遍布天下,Firefox、Opera、Chrome已经牢牢霸占了整个市场。再加上不支持扩展这个先天弊病,使得IE9再也无法回到前辈们那些光辉的高度,或许这才是IE9开发者最为无奈的一件事!
2012年:IE 10
IE10的发布在微软史上是有纪念意义的,因为这是首次为平板用户设计的浏览器软件,而且是同一软件两种界面版本。相比之前的IE9,桌面版IE10在用户层面变化不大,甚至如果不是刻意提醒,你都无法搞清自己用的到底是IE9还是IE10。
Metro版方面则在界面大下功夫,完全是按手指的形状设计。不过考虑到电池续航问题,Metro版取消了Flash、Silverlight支持(桌面版未屏蔽),全面转向了HTML5,这也成为日后很多用户诟病的一大槽点。
2013年:IE 11 最终的版本
随着Win8.1发布的IE 11,成为微软史上最后一版IE浏览器。和上一版相比,IE11在触控方面有着更好的体验,比方说当你按住链接时,工具栏会出现在底部而非上部(IE10就是比较脑残的上下两栏),标签页也不再像IE10那样被死死地限定在10个。事实上只要内存给力,任你打开50个、100个都没问题。同时为了降低资源,浏览器会智能暂停那些非活动标签,这样就使得IE11即便在打开众多页面时,也能保证较好的响应速度。
阅读模式、HTML5视频、网页预加载的加入,也让这款浏览器重新焕发了生机。甚至你还可以借助Win8.1的相关特性,实现一边刷微博一边看新闻的双屏浏览。总之在触屏体验上,即便和Chrome这些当红浏览器相比,IE 11也是最好的一个。
2015年:Spartan浏览器
最为关键的是,Spartan是一款跨平台支持的全新浏览器,你既可以在PC机上使用,也能把它放到平板或手机里打开,再也不用像IE那样人为地划分为两个完全不同的版本,其实这……才是Spartan最吸引人的地方!
发表评论(0)